2)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变_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赔本的结果。

  皇家织造局自从用了蒸汽动力作为丝织品工作的主要动力后,对丝织品的改革推动就已经开始,成本大幅度降低,利润却大幅度提高,但在市面上的价格却也跟着降低,而也正因为此,便有了更多的百姓能购买起布料。

  这就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达后带来的好处,不过这样一来,也带来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许多的传统织造作坊因此而破产,大量的织工面临这失业的问题,许多本来没有土地还可以活下来的工人因此又要面临生存的危机。

  在不知不觉间,整个大明的危机就不仅仅是只有农民无地可种的问题还有大量市民无工可作的问题。

  当然,现在的皇家织造局同皇家玻璃厂一样所带来的利总体上还是大于弊的,毕竟每个月数百万两银子的进账对于曾经贫穷的大明皇帝朱由校而言,总算是能够好好的干几件花钱的事了。

  朱由校也意识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减少并使得大量无地平民更加难以生存的问题。

  因而,在成立皇家工业公司的玻璃银镜厂和皇家织造局后,他又将工部的营缮司改组成立了皇家工程局。

  而皇家工程局则直接由刚刚回京的工部尚书霍维华负责,霍维华在天启七年到天启八年间几乎一直在外负责各处的水利的疏浚工程,因而对于组织民工和筹划基础建设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朱由校给霍维华讲解了何为皇家工程局且和以前的营缮司有何不同后,霍维华倒也明白了其间的含义。

  按照朱由校的意思,就是要让皇家工程局负责整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即继续扩大对整个大明的基础改建工作,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把赚到的多余的钱都花出去,花出去的方式自然是通过基础建设发放到付出劳动的百姓们手中,另一方面自然是解决越来越多的无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在国家的主导下,被大乡绅们囤积在民间的财富开始流通了起来,并真正使得大明开始真正获得了经济发展后的好处。

  而且,这些好处并不仅仅是体现在军事和科技方面,也不只是让官员们明面上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在民生方面也让老百姓们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许多好处。

  仅以京城为例,顺天府在每条京城主干道上每隔段距离就修建了由琉璃瓦和水墨砖砌成的看上去与普通民居无异的公共卫生间,且五城兵马司还专门组织了无业百姓们去负责清扫大街和这些被现在大明百姓叫做“方便府”的公共卫生间,使得整个京城的卫生状况得到大为改善。

  当然,京城卫生状况能改善在于这些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以外,还跟兵马司的人加大了对随地吐痰和随地大小便的处罚力度。

  同时整个京城的排水系统也被从新大修了一番,使得整个京城的街道环境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即便是下雨天,整个京城也没再出现积水影响人们出行的情况。

  这些自然也开始在其他城市得到推广,首先是京畿的几座大城,如通州、保定等地。

  甚至,最远到了济南,也开始进行了城市系统改造。

  而这一切自然也为后来的抗击席卷整个华北的瘟疫打下好的基础。

  同时,因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出现,而增加了就业岗位,许多百姓的生存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也因此,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往京城等大都市挤。

  据顺天府报告,光是在天启八年夏季季度,整个京城就增加了百姓十多万人,而且与往年不同的人,其中有很多不是因为逃荒,甚至还有卖地而来的,他们来这里只是为了打份工。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166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