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五十七章 经济工作会议_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冒险走海路”。

  首先出来说话的是工部尚书霍维华。

  霍维华的设想其实就是要在京城和留都之间修一条跨南北的国道,现在随着皇家工程院研制的四轮马车在朱由校准予后不仅仅用于军事,从今年开始就向关内百姓们售卖。

  之所以是售卖,是因为很多重要的零部件,民间还没办法仿制,而皇家工业公司的掌柜巩永固这个奸商为了赚钱只出售全套的四轮马车,不单独出售一套核心零部件。

  而四轮马车一开放到民间市场就受到了民间的极大欢迎,如工部尚书霍维华所说,在民间的大宗货物在陆路上的运输变得方便得多,但狭窄的驿道的确是制约了四轮马车出现后的经济飞速发展。

  “陛下,微臣做了一笔账,如果在两京之间从开一条大道,不但可以分担漕运压力,降低漕运的地位,减少漕运这块地方的贪污腐败给大明所带来的影响,每年可减少朝廷在漕运上的成本约三百万银元,同时还能促进南北的货物买卖,按照现在的漕运规模计算,可增加六百万银元的规模。

  如果再各处设置路卡,朝廷就可每年增加四百万银元的收入,而前期耗费成本不过两千万银元左右,每年维护成本在一百万银元成本左右,四五年之内就可获利。”

  霍维华所提出的工程设想不得不让人承认的确是个很心动的设想,在南北两京之间修一条大道,就相当于建设一条国道,这个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

  但朱由校没有立即表态,毕竟这种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做支撑,国力如能维持或许可以因此蒸蒸日上,但也有可能被这个拖垮。

  毕竟这两千万银元砸下去,要四五年后才能开始赚钱,但谁知道四五年内会发生什么光景,会不会有大的天灾人祸,是不是会有大的战争,犹如当年隋炀帝一般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朕且问你,如果修这条大道,可解决多少家庭的生计问题,你这个工程可以满足多少人丁的吸纳?”

  一个工程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是朱由校在赚钱之外更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毕竟作为国家资本,开启一个项目考虑的不仅仅是利润,有时候还要考虑对社会能起多大的稳定作用。

  “大约需要三十万人,如果再增加,两千万就修不了”,霍维华说完,朱由校则一锤定音道:“五十万人,如果你这个工程在两千万银元的资金前提下满足五十万人的工,且能将这条国道修成两个四轮车道外加两个双轮辅道,且工人的工钱不变,你能办到吗,如果能,朕就同意你。”

  霍维华不假思索的摇了摇头,对朱由校拱手道:“陛下,两千万银元已经是臣精打细算出的结果,如今你让臣要同时让五十万人修成两车道的大道,

  请收藏:https://m.166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